|
|
虚拟创业孵化器有效刺激变量研究 |
吕波 |
北京物资学院 商学院,北京 101149 |
|
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Virtual Incubator based on CAS StimulusResponse Model and Statistical Data |
|
摘要 通过对我国“互联网+”下虚拟创业孵化器与传统创业孵化器实践对比,再经文献研究,提出我国虚拟创业孵化器系统的23个“可能刺激变量”。在此基础上,借鉴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中的刺激-反应模型,以北京市创业孵化器为研究对像,对筛选甄别后的“可能刺激变量”进行有效性实证检验与强弱性统计对比。结果表明,在当前“互联网+”下,有效刺激变量对虚拟孵化器系统的影响作用呈现出正反馈、负反馈、不反馈(弱反馈)、优势性、同等性、劣势性6类特征。最后,构建刺激变量有效性与强弱性坐标图,并对不同象限提出各自的管理应对策略。
|
|
关键词 :
互联网+,
虚拟创业孵化器,
刺激-反应模型,
刺激变量
|
|
基金资助: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(17GLA007);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(9142005);北京物资学院科研工作支持项目(05416049) |
作者简介: 吕波(1973-),男,山东莱芜人,博士,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副教授,研究方向为创业孵化器。 |
[1] |
魏津瑜,孙学珊. “互联网+”环境下集群创新趋势与对策研究[J]. 科技进步与对策, 2017, 34(6): 15-19. |
[2] |
罗晰,周业付. “互联网+”背景下农业产业化创新体系研究[J]. 科技进步与对策, 2017, 34(24): 71-77. |
[3] |
朱巍,刘青,程艳,陈慧慧,张景,苏环. 运用互联网与大数据推进产业发展的路径分析[J]. 科技进步与对策, 2017, 34(24): 64-70. |
[4] |
石喜爱1,季良玉2,程中华2. “互联网”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[J]. 科技进步与对策, 2017, 34(22): 64-71. |
[5] |
邱国栋,郭蓉娜. 基于“互联网+创投”嵌入及机制设计的创新系统升级思考[J]. 科技进步与对策, 2017, 34(21): 1-6. |
[6] |
陈红花1,臧树伟2,罗小根1. “互联网+”背景下企业创新开放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[J]. 科技进步与对策, 2017, 34(21): 133-140. |
[7] |
王玉荣,李宗洁. 互联网+场景模式下反向驱动创新研究[J]. 科技进步与对策, 2017, 34(20): 7-14. |
[8] |
赵振. “互联网+”下制造企业服务化悖论的平台化解决思路[J]. 科技进步与对策, 2016, 33(6): 76-83. |
[9] |
戚耀元;戴淑芬;葛泽慧. “互联网+”环境下企业创新系统耦合研究[J]. 科技进步与对策, 2016, 33(23): 76-80. |
[10] |
权锡鉴;杜元伟. “互联网+”下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产品的三元证据融合配置方法[J]. 科技进步与对策, 2016, 33(21): 83-89. |
[11] |
姜睿清;喻登科;薄秋实. “互联网+”背景下全要素网络及产业集群生成机理与模式[J]. 科技进步与对策, 2016, 33(21): 58-65. |
[12] |
熊励;孙文灿. “互联网+”背景下创新要素流动对城市能级提升的动力机制研究[J]. 科技进步与对策, 2016, 33(20): 43-49. |
[13] |
刘蕾;鄢章华. “互联网+”背景下产业集群“零边际成本”趋势及其发展策略研究[J]. 科技进步与对策, 2016, 33(19): 54-60. |
[14] |
李艳;李海强. 在线创新竞赛的基本问题与研究展望[J]. 科技进步与对策, 2016, 33(19): 155-160. |
[15] |
王方. “互联网+”下开放式创新平台建设实践[J]. 科技进步与对策, 2016, 33(15): 15-21. |
|
|
|
|